在中国各个地方,除了橙子、芒果、柠檬等大众化水果,还藏着许多消费者从未品尝过的水果,比如贵州山间的刺梨、潮汕的油柑和黄皮、闽南的芭乐,它们与茶叶、鲜奶融合之后,足以讲出令投资者和消费者们都感到惊喜的茶饮故事。
当一个品牌在地方市场站稳脚跟,就可以进军北上广为自己造势,用少量的店铺成为北上广的排队王,打造一个全国性的高势能品牌,从而带动品牌在其他城市的连锁扩张。为此,品牌不惜一切也要在核心商圈抢到一个足够好的铺位。
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上午,崔小姐像往常一样在工作间隙刷起了小红书。她欣喜地发现,自己很喜欢的一个奶茶品牌去茶山,竟然来广州开店了。
去茶山是一家2000年创办于贵州的茶饮品牌,被称为“贵州茶饮之光”。2023年崔小姐去贵州旅游,人还没下高铁就点了杯刺梨普洱送到酒店。刺梨酸酸甜甜,是贵州的特色水果,而普洱茶微苦,当甜、酸、苦融合在一起的液体流入口的瞬间,她禁不住感叹:“真是一口惊艳,名不虚传。”
一杯奶茶竟然可以有如此丰富的层次,从此崔小姐就对这杯特别的奶茶难以忘怀。
这一次去茶山终于来广州开店,并且新店所在的天环广场,离她的办公室只有2公里,她便急迫地想下一单尝尝鲜。崔小姐一口气点了两杯,一杯是她最爱的刺梨普洱,一杯是很多人推荐的绿豆冰旋,算上6.5元的配送费,一共49.3元。
让她没想到的是,上午11点下的单,前面已经排了1116杯,系统显示她的那杯奶茶要等待5小时57分后才能制作。但她对此毫不在意,反而很开心地说:“它终于开来广州了,哪怕等五六个小时我也愿意,两杯我也喝得下哈哈。”
下午5点半,临近下班的时间,崔小姐终于拿到了两杯心心念念的奶茶。毫无意外,奶茶的颜值和味道依旧惊艳,刺梨和普洱冲击着味蕾,身心的记忆迅速被唤醒,她觉得自己仿佛秒回到了贵阳那个让她全身心放松的时刻。
这两年,区域性茶饮大举进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。上海作为中国的时尚潮流之都,更是新茶饮品牌的必争之地。
创立于广西的阿嬷手作,是家主打广西本土食材的茶饮店,比如桂林荔浦芋头、巴马糯米、水牛奶都是他们的原料,新鲜的口味让他们在全国开出了53家店铺。2022年,阿嬷手作正式进入上海。
上海的黄女士其实平时不怎么喝奶茶,但第一次路过陕西南路环贸iAPM的那家阿嬷手作时,空气中沁人心脾的食物香味还是让她忍不住停下了脚步。
抬头望去,现场挤满了等待的人,米色的外卖袋子排满了好几个架子。黄女士打开小程序,发现前面有270多杯在等待,系统已经停止了点单。不久前她就在一个本地生活账号上看到过这个品牌奶茶的推荐,她想着下次路过时一定要尝尝。
黄女士没想到,又一次路过时,她上午10点打开小程序,发现已经没法点了。因为太过火爆,阿嬷手作每人限购2杯,点单超过200杯时停止接单。
这其实是一个拼手速的游戏,有人在小红书上交流点单经验,要提前选好喜好,接近200杯时来回切,购物车亮了的第一时间下单结账。
黄女士守候在那里,终于在又一次降到200杯时成功下单。这是一杯广西特色的奶茶,水牛奶的清甜和米麻薯的香味,让她这个吃遍国内外的乳制品爱好者也禁不住赞叹。
相比于上海和广州的火爆,在北京的地方茶饮相对平淡。上一个创造出排队神线年入驻合生汇的霸王茶姬,开业首日,有人排队时前方有近2000杯,以霸王茶姬8秒出杯的速度,依然等待了4个小时。
4月的一个工作日下午,星空官方网站合生汇霸王茶姬店里依然坐满了人,往前走两步,来自武汉的爷爷不泡茶也十分火热,短短20分钟店里走进了40个人,再往里走,长沙的柠季、无锡的淡马茶坊、南京的就是柠......门口纷纷站着等待的顾客。
大众点评显示,仅仅是合生汇就开出了53家奶茶咖啡店。不过并非每家生意都好,一家开在角落里的店铺名叫K22酸奶草莓,拉着超大横幅写着“一杯大约15颗草莓18元”,如此高的性价比,店前却门可罗雀。
北京合生汇只是中国茶饮竞争激烈程度的缩影。窄门餐眼显示,截止到2025年4月15日,全国有3207个奶茶饮品品牌开出了411619家门店,仅是近一年就开出了124999家。但是,近一年门店净增却是负42814家,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中,倒闭了167813家。
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,又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。据灼识咨询数据,按2023 年前九个月的终端零售额计,中国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的市场份额高达 44.2%。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市场里,还存在着众多普通人闻所未闻的茶饮品牌。
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片天,众多地方茶饮品牌在一线城市开店打出知名度,无疑是他们整个战略的重要一步。
对于生活在安徽的阚倩来说,当地最火的奶茶品牌并不是蜜雪冰城和喜茶们,而是一个叫卡旺卡的品牌,它和詹记、老乡鸡一起并称为合肥必打卡三件套。
阚倩第一次喝卡旺卡是大学时和男友一起去蚌埠游玩,店面在百货大楼旁边的小吃街,一进门整个店都是暖黄色,耳旁立马听到了店员亲切的问候欢迎,喝了第一口阚倩和男友都震惊了:“竟然有这么好喝的奶茶。”
只是那时卡旺卡并没有开到阚倩所在的滁州下辖的明光市,他和先生每次去滁州市里,都要特地买上两杯带回来,还时不时去私信督促一下官方:“来明光开一家吧,卡旺卡老粉了。”
从一开始的“暂时没有计划”到后来的“已经在筹备中”,2024年12月31日,卡旺卡终于被他们给盼来了。
18元一杯的价格在一个县级市并不算便宜,但是正在减肥中的阚倩和先生把自己喝成了四星熟客。他们看重的是,季节限定的手剥大橘果肉是现剥的,一杯草莓果茶会放五六颗新鲜草莓,用料扎实。
最重要的是服务,顾客在门店点单,奶茶做好了不满意可以重新做一杯。有一次,同在安徽的桂子拿到奶茶时才发现自己手滑点错了单,和老公小声吐槽自己的粗心,没想到店员听到后直接说“我帮您重做一杯,这杯您也留着尝试一下”。
还有一位顾客走进卡旺卡时胃疼,脸色不太好看,点单的小姐姐问她怎么了,然后二话没说给她倒了一杯热水、一杯热奶茶,还给了一个暖宝宝和一个棒棒糖。
在卡旺卡,这样的服务数不胜数,你可以根据心意,免费得到各种水果和小料。如果你带了狗狗,可以免费得到一杯给狗狗的奶油,大一点的门店还配备了专门的母婴室,有需要还可以暂时帮你带娃,下雨没带伞也可以免费租借。对于很多安徽人来说,这是一个你不消费也可以进去喝杯茶歇歇脚的地方,走进卡旺卡就像是回家了。
七年级小朋友小歆也热情地和我分享着他对卡旺卡的喜欢,在他心中奶茶是这样排序的:卡旺卡大于蜜雪冰城大于霸王茶姬。
其实,很多地方茶饮都在服务上卷出了新的高度,长沙的茶颜悦色免费给顾客提供发圈、眼镜棉片、红糖姜茶和卫生巾,如果有需要,还有免费的小药箱以供使用。
云南的上山喝茶则是往另一个方向卷服务。尼娜去昆明旅游时第一次邂逅上山喝茶,在上海体验过各种精致服务的她,在这里也感受到了意外惊喜,随着奶茶一起到来的,除了设计精巧、字体极具艺术感的茶叶说明卡片,还有两张可爱的贴纸。
她说:“这些意外之喜让这单外卖充满仪式感,就像咖啡豆有专属标识一样,在这家店,每款奶茶都有自己的名牌赋予饮品独特意义,这份用心实在难得。”
服务之外,更多茶饮品牌以口味独特著称,河南的眷茶把本地特色蔬菜荆芥放入茶饮,做出了一杯独特的荆芥柠檬茶,有人跨越700公里前去打卡,有人去河南旅游,短短24小时点了6杯。
甘肃品牌放哈则把兰州的特色小吃甜胚子与奶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做出了甜胚子奶茶。让人想不到的是,这家店还把香菜和浆水组合在一起,做出了香菜浆水奶茶,甘肃的蓝蓝形容它是自己喝过最难以超越的奶茶。
为什么这些茶饮品牌如此努力地卷服务、卷口味?餐饮老板内参的创始人秦朝告诉我:“当餐饮市场到了存量竞争的阶段,差异化竞争可能是品牌唯一的道路。新兴的风生水起的品牌往往有两大策略:第一是在大类产品更细分的方向去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,第二是在差异化的市场全力发展。”
事实上的确如此,比如武汉的爷爷不泡茶、陕西的茶话弄、无锡的淡马茶坊、成都的树夏......都不约而同融入了地方特色风味。其中的佼佼者是这两年如日中天的茶饮品牌霸王茶姬,它避开头部主打果茶的喜茶、奈雪们,以原叶鲜奶茶的定位走向全国,在它的竞争对手茶颜悦色还在长沙和武汉发展时,它已经快速在全国开出了6000多家门店。短短8年,霸王茶姬已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,成了中国现制茶饮界的一个奇迹。
新茶饮时代的起点或许可以追溯到2014年,星空官方网站当时一个叫皇茶的品牌首创芝士奶盖茶,引进全球各地茶王,从澳洲进口新鲜芝士,主打环保健康无添加。
第二年,他们把纯茶和水果、鲜奶、咖啡、芝士等健康食材结合,创造出鲜果茶、咖啡、休闲糕点等产品系列,广受欢迎,后来这家茶饮店更名为喜茶。
与此同时,奈雪的茶首店落户上海,创新打造“茶+软欧包”的形式,聚焦以茶为核心的现代生活。
如今,茶饮的市场一轮轮走过,乐乐茶被收购,奈雪的茶逐渐掉队。但在茶饮市场上似乎从不缺新的故事,去茶山、阿嬷手作、上山喝茶在上海、星空官方网站广州挨个排队;成立于2018年的爷爷不泡茶更是在2024年短短一年内,门店数从不到300家增长至超过1200家——仅仅是在北京,他们就开出了35家门店。
“在餐饮领域,永远都有机会。” 秦朝说,以火锅来说,海底捞已经稳坐行业头把交椅,但是以门店数来统计,行业前10仅占市场的1.6%,“因为消费者口味各异,而且永远在追求新鲜,差异化就能给消费者尝鲜的体验。”
他在新书《识势》里就强调过这个道理:“在餐饮行业,创新是永恒的主题,只有不断适应变化,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这也适用于奶茶行业。在中国各个地方,除了橙子、芒果、柠檬等大众化水果,还藏着许多消费者从未品尝过的水果,比如贵州山间的刺梨、潮汕的油柑和黄皮、闽南的芭乐,它们与茶叶、鲜奶融合之后,足以讲出令投资者和消费者们都感到惊喜的茶饮故事。
当一个品牌在地方市场站稳脚跟,就可以进军北上广为自己造势,用少量的店铺成为北上广的排队王,打造一个全国性的高势能品牌,从而带动品牌在其他城市的连锁扩张。为此,品牌不惜一切也要在核心商圈抢到一个足够好的铺位。
贵州品牌去茶山近一年成了上海和广州的排队王,但至今没有在北京开店,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,他们正在等待合适的位置,或许他们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北京的排队王。
即使中国的茶饮店已经高达41万家,消费者也永远需要新的品牌,因为,人类永远需要新鲜的体验。
在上海的尼娜那次在昆明喝完上山喝茶的奶茶后,一向不喜欢普洱味道的她,从此被征服,她第一次体会到纯茶带来的快乐。回到上海,上山喝茶就成了她常常光顾的一家茶饮店。
安徽的阚倩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“新鲜”的重要性:“中国这么地大物博,菜系都分八大菜系,咱也不能说哪种一定好吃,又或者就不好吃。14亿人都众口难调,茶饮也是如此。”
而在上海的黄女士眼里,体验没有过的事情是最重要的。那次她去长沙时,一口气打卡了茶颜悦色5个子品牌的产品,她说:“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和体验,口腹之欲这么容易满足的体验和快乐,何乐而不为呢?”
作者 右一 主编 宋函 图源 《凪的新生活》《晚酌的流派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标题:《地方小众奶茶,在北上广“杀”疯了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